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图片相册 > 正文

    红薯,我们的命根

    2018-01-12 17:48:20    浏览:2    点赞:0

    08f790529822720ee6b39cf271cb0a46f21fabbd.jpg

    近闻,红薯被誉为“宇宙食品”、“第一保健食品”、“长寿食品”,焕发出了现代市场生机,显示出了新的开发利用价值,加快红薯产业进程在望。我满怀期待,期望昔日农家平常薯,早日遍身于美食殿堂。

    眼前,似乎番薯花开满田园。村陌田野,淡紫、粉红、瓷白,无数花儿汇成一片花海,温婉满满,犹如人间仙境。

    我生长于农村,是吃红薯长大的。红薯是我的命根。

    红薯伴我生。昔日,说起我的短板——不魁梧,疼我的姑妈曾泪眼迷蒙忆往事:“你幼时什么都不肯吃,一味只啃番薯,瘦骨伶仃,长成‘皮包骨’,你奶奶可担心你了!或许你妈妈怀你时大多吃番薯,你是番薯命。”须臾间,她又破涕为笑,“其实,那时也没啥可吃!嫌小个?能有今天,你幸运!”番薯,救了我一命。

    红薯助我长。小时,还没有分田到户,家里吃的主要靠生产队分配。生产队出工干活按人头记工分,凭此分粮。我家兄弟姐妹多,父亲先后在大队、公社工作,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,是队里的超支大户,分的粮食少。尽管父亲偶或拿工资买粮补贴一下,我家在村中吃得也不算好。家里天天吃稀粥,还是清透碗底、只有些少米粒漂荡那种。装粥须先在锅里摇动两下再舀,否则,浅舀装的是粥汤,深舀之后再去装的就少见米粒了。吃饭是奢侈之事,有肉有青菜则是饕餮大餐。尽管这样,粮食还是不够吃。我家自留地、垦的荒坡年年季季必种红薯,以补足口粮。其实,队里分的粮大多也是红薯。无论春夏秋冬,家里几乎天天煮一锅红薯或晒干的红薯片,粥前粥后吃,谁也不可或缺,没有腻味的。有时,没煮粥,一日三餐皆红薯。从牙牙学语到去分界中学读初中,红薯始终是我吃的主粮。红薯飘香,那是家的味道。

    红薯滋养我们的心。有朋自远方回,一通电话,万事放下,去相会,是小学、初中、师范同学千明。师范毕业后从教,从政,做“大状”,现在他“下海”在东莞开了律师事务所,小有成就。他回茂名,我们必聚。说当年,他每每不忘在我家吃的番薯汤。小学时,我肩负打柴、煮晚饭的家务,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要打柴,邻村同窗千明也一样。同任班干的我们相约一同上山打柴。放学后,一起到我家,再上他家,填饱肚子,挎上柴篮到新陂林场打柴。打了柴,倒着顺序一起回家,一起上学。期间,他在我家吃,我在他家吃。我第一次吃小麦粥,就在他家。我家粥太稀不敢待客,请他吃的多是煮番薯、番薯汤。一碗番薯汤、小麦粥,滋养了兄弟一般的情谊,让当年的青涩少年相助、相帮,一路携手踏着求学的阶梯上进。至今叫人念念不忘,记忆犹新。

    闲暇,父母会变着法子,诸如晒干、磨粉,烧烤蒸煮等等,让红薯生出不同的美味。我家晒过番薯干,磨制过薯粉,蒸过番薯糍粑,炒过番薯饭,煎过酿葱番薯夹……至于煨番薯,煮番薯汤、番薯粥和番薯糖水则是我们小孩子的拿手好戏。别样的做法,别样的刺激,别样的精彩,我的味蕾至今回味无穷。百变之身赢来百般宠爱。到分界中学读初一,我和同学天天都有米饭吃了,但家里依然常吃番薯。那年,我们班到学校农场劳动一周。农场离家近,一天晚上我带了两个同学万森、荣水回家。晚饭,母亲已煮好——切碎的番薯、豆角各半,加上油盐煮了一锅。又一新味!一箸进口,咸香甜爽。我食指大动,胃口大开,吃了三碗。我向吃得津津有味的同学解释:“番薯是我的命根!”两个同学异口同声:“番薯也是我们的命根!”时过境迁,学业有成的两位同学如今都成了广州城里的小老板,忆起当年的豆角煮番薯,依然舔舔嘴赞好味。“创新,才会恒久远!”他们感悟。

    红薯大爱。红薯俗称蕃薯,又叫地瓜、红苕、山芋。淀粉丰富、营养可口、普通易栽的它救济了饥馑的普罗大众。正如诗人言:“羞为王侯桌上宴,乐充粗粮济民难。”称其番薯,乃因其为“舶来品”。据清陈世元《金薯传习录》载,明万历年间,闽中旱饥,闽人陈振龙自南洋得番薯藤苗及栽种之法,引入福建、广东,之后向长江、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,红薯藤蔓从此绿遍九州。另有广东陈益、林怀兰引种二说。至今我国红薯种植面积、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。红薯养育了神州一代代人,有我、我的家人和乡人。鄂北民谣咏唱,“红薯汤,红薯馍,离了红薯不能活”,红薯,承载着亿亿万万人类生命。

    我感恩红薯。

    红薯的生命力极强。土地脊薄,麦菽不生,插一截红薯秧蔓,它却能活,开花结薯。它不择土壤,扦插即活,给水便长。给它一点阳光,它就青葱灿烂;给它一点肥料,他就欣然疯长。“春季扦埋一段梗,秋天掘起数斤粮。”

    端午节后,食余一根红薯发芽了,我将它装进阳台一角的玻璃花瓶,加些许水。如今根须白白,藤蔓葱葱,叶儿绿绿,还开出几朵灿烂的喇叭花儿。红薯,从不怨天尤人,总能独力求生。谚语云,蕃薯不怕落土烂,只求枝叶代代传。

    我敬佩红薯。

    红薯品种多多。其色缤纷,有红皮红心、红皮黄心、红皮紫心、红皮白心、白皮白心、紫皮紫心。煮后异彩纷呈,肉色更鲜,一口咬开,让人不堪色诱。煮熟的红薯芬香扑鼻,引人开怀大啖。“爆皮王”就是豪门爆开的金粉世家,浓香、粉多;“槟榔薯”恍若红皮紫兰色的“槟榔芋”,香甜、面沙;硕大的剥皮“紫薯”就像紫红鲜艳的小号橄榄球,清芬、甜糯……一首“地瓜”诗咏:“邻家刨红薯,赠我一篮筐。豆秸火煨熟,赛板栗绵香。”

    红薯奉献一身。红薯块根作主食、副食都相宜,其淀粉是糕点、粉条、粉皮、饴糖、酒精、酒和酱油等许多副食品的优质原料;叶子可做菜,其中胡萝卜素、核黄素、维生素C为各种蔬菜之首;红薯藤、叶可作禽畜饲料。它既是健康食品,还是祛病良药;既是“粮囤子”,又是“菜篮子”。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载,红薯“补虚乏,益气力,健脾胃,强肾阴”,使人“长寿少疾”。当代《中华本草》说其主治脾虚水肿、疮疡肿毒、肠燥便秘。医学专家说,红薯还有减肥、抗癌等作用。世界卫生组织评出最佳蔬菜、最佳水果等六大最健康食品,红薯是十三种最佳蔬菜的冠军。

    “碧叶朱藤漫翠岗,贫瘠干旱酿甘浆。纤花垄上悄悄绽,硕果泥中默默藏。”红薯虽有“外籍”,一身是宝,却不事张扬,土生土长,朴实无华。秧蔓匍匐于地,默默生长;果实深埋土中,静静膨大;花儿素美不艳,淡淡的紫、浅浅的红、素素的白,悄然开合,不像牵牛花总是爬上高处吹喇叭。苏轼的“红薯与紫芋,远插墙四周”,红薯实乃山药。


    0
    !我要举报